開餐館/做團購總為食材發愁?選對食材配送供應商的5個實用招
發布時間 : 2025-06-21 15:46:10 關(guan) 注:170
想找靠譜的食材配送供應商卻總踩坑?資質不全、品類不對、配送遲到……從(cong) 實際需求出發,拆解選供應商的核心要點,幫你避開90%的合作陷阱,找到新鮮又省心的“後勤保障”。
最近跟幾個(ge) 開小餐館的朋友聊天,發現大家最頭疼的不是菜做得不好吃,而是“食材關(guan) ”——昨天剛收的青菜蔫了半筐,今天訂的豬肉晚了兩(liang) 小時才送到,明天供應商突然說“土豆漲價(jia) 不送了”……折騰得後廚師傅直撓頭,顧客也跟著抱怨“菜品不穩定”。
其實問題大多出在“食材配送供應商”身上。選對了,食材新鮮、品類齊全、配送準時,後廚和顧客都省心;選錯了,不是貨不對板就是服務拉胯,甚至可能影響門店口碑。那到底怎麽(me) 挑到靠譜的食材配送供應商?結合身邊餐飲老板、社區團購團長的真實經驗,總結了5個(ge) 關(guan) 鍵點,幫你避坑。
第一招:先查“身份證”——資質不全的,再便宜也別碰
去年有個(ge) 朋友貪便宜,找了個(ge) 沒資質的小供應商,結果第一次合作就翻車:送來的冷凍雞翅包裝破了一半,問供應商要檢疫證明,支支吾吾拿不出來;後來市場監管局來檢查,直接下了整改通知。
劃重點:正規的食材配送供應商,至少得有這3個(ge) 證:
食品經營許可證(經營範圍要包含“餐飲配送服務”);
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(如果是自己配送,必須有這個(ge) ;如果是第三方物流,要看物流方的資質);
員工健康證(配送人員和分揀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)。
別覺得“小本生意不用太嚴(yan) 格”,萬(wan) 一被查或者吃壞顧客肚子,賠錢事小,砸了招牌事大。合作前一定要讓對方把這些證件拍照發你,最好能實地看看倉(cang) 庫——正規供應商的倉(cang) 庫通常分區明確(冷藏、冷凍、常溫分開),牆上掛著各種資質證書(shu) ,衛生狀況也幹淨。
第二招:對“胃口”——品類和需求要“嚴(yan) 絲(si) 合縫”
之前有個(ge) 做社區早餐店的老板,找了個(ge) 綜合型供應商,結果每天要的豆腐、豆漿總缺貨,反而不常買(mai) 的調料堆了一堆。後來換了一家專(zhuan) 注早餐食材的供應商,不僅(jin) 豆製品每天現送,連油條專(zhuan) 用麵粉都能定製,生意明顯順了。
核心邏輯:不同類型的商家,對食材的需求天差地別。
小餐館:更在意“小批量、多品類”(比如今天要10斤排骨,明天要5斤空心菜,後天要2斤木耳);
社區團購:可能需要“量大價(jia) 優(you) ”(比如成箱的土豆、整箱的雞蛋);
高端私房菜:更看重“新鮮度和稀有性”(比如有機蔬菜、活魚現殺)。
選供應商前,先列個(ge) “需求清單”:每天大概要多少種食材?哪些是高頻剛需(比如大米、油)?哪些是偶爾用(比如節日裝飾用的食材)?然後看供應商能不能滿足:
高頻食材能不能“按天送”?
稀有食材有沒有穩定貨源?
能不能支持“定製化分揀”(比如不要帶泥的土豆,不要帶葉的芹菜)?
第三招:盯“時效”——遲到半小時,可能毀一桌菜
做快餐的老板最懂“時間的殘酷”:中午11點半是高峰期,供應商要是11點才把菜送到,切菜、炒菜根本來不及,顧客等久了要麽(me) 退單,要麽(me) 給差評。
怎麽(me) 判斷時效穩不穩?
先問“配送範圍”:供應商的服務半徑覆蓋你家嗎?比如他在城東(dong) ,你在城西,就算簽了合同,堵車也可能耽誤;
再問“固定時間”:是每天早上7點準時送,還是“看情況”?靠譜的供應商一般會(hui) 提前溝通配送時段(比如早6:30-8:00),遇到突發情況(比如堵車)會(hui) 提前打電話通知;
最後“實地蹲點”:如果條件允許,偷偷觀察一天——看他們(men) 的配送車準不準時,卸貨流程順不順利(比如有沒有專(zhuan) 門的保溫箱,避免食材在高溫下變質)。
第四招:驗“品控”——新鮮度比價(jia) 格更重要
“便宜沒好貨”在食材配送裏特別明顯。之前有個(ge) 團長老王圖便宜,找了個(ge) 報價(jia) 低20%的供應商,結果送來的青菜全是蔫的,肉有股怪味,顧客吃了鬧肚子,最後不僅(jin) 賠了醫藥費,還丟(diu) 了20多個(ge) 客戶。
怎麽(me) 驗新鮮度?
看“現場”:第一次合作時,要求供應商帶樣品來,或者自己去倉(cang) 庫看——蔬菜葉子有沒有水珠(新鮮的才有),肉類顏色是不是正常(豬肉粉紅、牛肉深紅),水產(chan) 有沒有腥臭味;
查“記錄”:問供應商有沒有“食材溯源係統”,比如掃碼能看到蔬菜是哪天摘的、從(cong) 哪個(ge) 農(nong) 場來的,肉有沒有檢疫章;
試“售後”:故意挑點小毛病(比如葉子有點黃),看供應商怎麽(me) 處理——是直接退換,還是推三阻四?靠譜的供應商通常會(hui) 說“這批菜我們(men) 拉走,明天給您補新鮮的”。
第五招:算“總賬”——別隻看單價(jia) ,隱性成本要算清
很多商家選供應商時,隻盯著“每斤多少錢”,結果合作後發現:
這家送的土豆帶泥,後廚要花半小時清洗;
那家的包裝是塑料袋,容易漏湯,後廚得額外準備盒子;
配送員經常遲到,後廚師傅要等菜,工資成本變相漲了……
正確的算法:單價(jia) +附加成本。比如:
清洗/分揀成本:如果供應商送的菜需要額外處理,每小時人工成本算進去;
損耗成本:如果食材不新鮮,每天扔掉的菜值多少錢;
時間成本:配送不準時導致的顧客流失、差評,這些損失怎麽(me) 算?
之前有個(ge) 老板算過賬:看似便宜的供應商,每月因為(wei) 清洗、損耗、客訴多花了3000塊,而稍貴一點的供應商,因為(wei) 省心,反而每月能省2000塊。
選食材配送供應商,本質上是在找一個(ge) “長期靠譜的搭檔”。別急著簽合同,先花點時間“考察”——查資質、對需求、盯時效、驗品控、算總賬。哪怕前期多花點精力,找到對的供應商,後廚省心、顧客滿意,生意才能長久。
下次再為(wei) 食材發愁時,不妨試試這5招,保準能幫你挑到“省心又新鮮”的好搭檔。
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,了解更多關(guan) 於(yu) 學校食堂承包,社區食堂承包,餐飲食材配送,食材配送供應商,特色農(nong) 產(chan) 品供應,團餐服務公司,廣東(dong) 團餐企業(ye) ,醫院營養(yang) 食堂等一站式新鮮蔬菜配送服務,歡迎到訪官網谘詢!www.798888m.com
- 朋友圈
- 微信好友
- 微博